跳至內容

購物車

您的購物車為空

什麼茶葉子才是最上乘?

談起茶樹的這些葉子,或許您心中會很自然地生起了這些疑問,茶是怎麼來的呢?是誰先發現了茶?什麼時候開始有茶?。。。。。。想了解這些葉子,在此就要回顧一下茶在古老東方的中國歷史了。 茶葉在中國已經流傳了大約5千年的歷史了,據說從最早的東漢朝代【神農本草經】中記載:“神農嚐百草,日遇72毒,得荼以解之。”“荼”即是“茶”的前身。神農是中國古時候新石器時代的第一位皇帝(炎帝);他不但發展了用草藥治病,還發明了農具,教人們開墾荒地種植農作物等。 相傳在公元前2700多年以前,有一天神農在嚐百草後,身中多種毒,他口舌麻木和神智恍惚。神農便坐在一棵大樹下,背靠著大樹休息。突然,一陣清風飄過,他聞到一股清新的氣息撲面而來。他抬頭看著樹上茂密的綠葉,便摘了幾張葉子放進嘴里咀嚼,葉子的味道開始的時候是苦的,然後慢慢變甜香,而神農的口舌麻木開始逐漸恢復正常,神農身上的毒也得以解之。於是,神農就把這樣的葉子名為“茶”。茶葉就以藥的形式最早出現於世

中國茶葉的演變簡史

人們起初將新鮮茶葉放在口中嚼食,作為清除體內毒素的藥用草藥。 不久之後,茶從生茶葉煮成湯。人們還會烘烤茶葉或將茶葉用水煮沸。 在漢代時期,茶葉被煮來飲用,人們也用茶葉煮粥。 隋唐時期,綠茶蒸餅盛行。 到了唐代時期人們才開始真正開始製作乾茶葉。陸羽撰寫的第一本茶書《茶經》展現於世,他被視為"茶聖"和"茶神"。無論你喜歡什麼類型的茶,這些茶葉都源是來自只有一種茶樹,即山茶科茶屬中的茶樹。現在大部分在中國江南地區種的是灌木茶(Camellia Sinensis var. Sinensis )。而雲南和東南亞地區如:印度種的是,阿薩姆種的喬木茶(Camellia Sinensis var. Assamica),至今只這兩種茶樹被用來製作茶。這些茶樹經過數千年的演化,繁殖和雜交,或者被帶到不同地方種植,甚至育種。在不同的氣候,地理和人為因素下,它們發展出不同風味的茶。例如,以茶樹種命名的有著名的普洱茶、印度阿薩姆紅茶、福建鐵觀音烏龍茶、浙江龍井茶等。

茶樹上哪片葉子製茶最上乘,最有風味?

在茶的行業裏我們常說,茶葉有三生三死。第一次的出生是大自然賦予的生命,慢慢地从土地裏生根發芽一直到長成葉子,然后被人們採摘下来,成爲了第一次的死亡。 茶葉的第二次生命是製茶人給予的。製茶要選擇最適合的天氣,時間和最好的製作工藝,把每一種茶的優點發揮到最頂點。所謂:(天、地、人、和)要配合得當才能做出好茶。 茶葉的第三次生命是茶藝師(泡茶人)給的。優秀的茶藝師懂得選擇適合的茶器和水去泡好不同的茶。我們常說:‘器如父,水如母.’ 其意思就是泡茶的時候,器和水的選擇非常的重要。泡出一壼好茶後,如果有懂得欣賞茶的人去品嘗,才能完美體會出茶的滋味。這時的茶就是第三次重生 在熱帶地區大多是喬木型茶樹,例如在中國的雲南有高達15-30米左右。人工栽培的茶樹以修剪方法抑制高長,樹高通常控制在0.8-1.2米之間。 基於茶樹當地的氣候,被修剪過的茶樹需要大約20-60天才可採收茶葉。 其實茶樹上的葉子生長期就如人的一生,從萌芽,成長,衰退,年邁到落葉歸根。雖然茶樹的葉子生命不長,但是人類可以把這些葉子做出不同滋味,不一樣的茶品和無數人分享,使人擁有更好的健康。或許這就是茶樹為人類做出的一種貢獻和修行吧!

1-嫩芽

茶樹集中夠了養分,第一次萌芽的時候就如剛剛出生的小孩。這個小嫩芽養分是最充足的,富有的氨基酸含量是最高的;滿身批滿毫毛,毫毛越多,含的氨基酸就越多。其次也是為了自身的嫩芽披上了一道“披風”(毫毛),作為擋住那猛烈的太陽,預防被灼傷。小嫩芽通常加工後做出來的茶,色澤是白色的,例如我們的茶品:月光白茶毫芽。所以我們稱這些毫毛為‘白毫’。這些毫芽滋味清香淡雅甘甜,因單寧較少而氨基酸多的緣故。

2-第一葉

茶樹的第一葉,本人稱為半芽半葉,因為這葉子非常嫩,新芽長出來後,第一葉還沒完全長像完整的葉子時,為了追求制成高品質的茶,有些茶品本司要求在第一葉長成半芽半葉時(如幼童)的狀態下便採摘了(嫩採)。如:葡萄香綠茶。 如果在半芽半葉時不採摘,一般來說第一葉就如開始成長中的青少年,慢慢地進行光合作用,葉子隨着轉成較深的綠色,毫毛也會比嫩芽時少了些,氨基酸也同時減少,兒茶素,多酚類反而逐漸增高。茶滋味比嫩芽時較厚重,有微微的甘苦。

3-第二葉,第三葉

這時的葉子,就如25-40 歲的青壯年。葉子已經真正成熟了,葉上的毫毛幾乎沒有了。在社會上已歷練了一些滄桑,有自己的主見和想法,處事穩重成熟。葉子的養份均衡,如糖類,多酚類等。茶滋味:香氣較濃郁,苦甘較重。

4-第四葉,第五葉

現在的葉子已是中年以上了,像是50歲以上的老人,圓融處世,與世無爭。這時期的葉子,纎維感的多酚類含量高和單寧偏高,不適合做高等級的茶品。滋味:環境風味突顯,苦澀感強,香氣明顯,整體滋味不均衡。

採收季節的茶葉風味

採茶的季節對品質和滋味是有關鍵性的影響的。我們的茶園,一年之中只採摘三個季節包括有:春天,夏天,秋天。 根據時節採摘命名:春茶,夏茶,秋茶。冬季不採收茶葉,讓茶樹冬眠儲存足夠的營養和能量,等待來年春天長出優質的茶葉。。冬天氣候寒冷,更不是製茶的好季節。 在3-4月採摘的茶葉稱為“春茶”。 在5-7月採摘的茶葉稱為“夏茶”。在8-10月採摘的茶葉稱為“秋茶”。 春季採收的鮮葉,無疑等級是最好的。茶樹經過了漫長的冬天,儲存和吸收了充足的養分能量,等待春天來臨時,健壯的嫩芽生機勃勃地伸展出來。鮮葉內含物質極為豐富,葉子厚實柔軟,大多數呈濃綠色。滋味濃郁,香氣高。我們在春季採收時分為三個時段摘採,稱為“三前摘翠”,指的是在春分前,清明前和穀雨前採摘的茶葉。這三個時期採摘的鮮葉是最嫩的,品質也是最頂級的。
“明前茶”是指中國的江南茶區清明節前採摘的鮮葉而製作出來的春茶稱呼。“雨前茶”是指中國的江南茶區在清明節後,穀雨前採製的茶葉。“明前茶”是主要是針對綠茶和部分紅茶而言,對於某些烏龍茶和普洱茶就不存在“明前茶”和“雨前茶”的說法。 夏天採收的鮮葉,品質比春茶稍微低一點。因為夏季溫度高,芽葉生長快,鮮葉內含成分含量相對比較少;相比春茶香氣較低,滋味也較淡薄。尤其是綠茶的品質最為容易識別春茶和夏茶的分別。但是夏季的紅茶等級是最好的,夏天日照強烈,多酚類含量高,有利於發酵,品質甚佳。另還有一款特殊茶品台灣東方美人烏龍茶,因它的發酵程度接近紅茶,這款茶的茶樹在夏天的時候吸引比較多的小綠葉蟬。因此這兩款夏茶,在夏季製作的茶品級是最佳的。 秋季的茶生長期比春茶短,鮮葉內含成分積累相對較少,香氣和滋味較遜色,秋茶品質介於春夏季之間,葉肉和品質與夏茶相似,條索顯粗鬆。如氣候遇到高溫少雨,茶樹水分平衡失調,茶芽明顯會短小。

必須人手採摘鮮葉

茶葉的質量好壞,基於多種的不同因素,但是最基本而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採摘鮮葉。通常採摘鮮葉的勞工都以女性為主,那些勞工採摘的技術可能傳承了好幾代人了,熟練的手法,採得又快又好!採收茶葉看起來很簡單的工作,實際上很有講究,採摘方法用對了,才能把完整的葉子和精確採摘的葉數無損傷地採摘下來。手工採摘的茶葉被認為是更高品質的茶葉,就如本司的散茶必須人工採摘。 鮮葉是我們加工茶葉所需的原材料,就如我們做一頓飯前必須準備的材料一樣,所选擇的材料質量好又新鮮,固然做出來的菜餚,味道就事半功倍了。
隨著時代的演變,現今科技發達,有些不追求高品質的茶園,很多茶園都利用機器採收茶葉。機器採收的茶葉會導致質量不均勻。因為採收速度快,機器從茶樹的茶菁上面刮過去就可以取下茶菁,所以茶葉出現爛葉不完整,有缺口的葉子,雜質,老葉等。例如在印度,日本,斯里蘭卡,中國等,都流行以機器採收茶葉。我們日常喝的飲料茶,茶包茶或低等級茶,大部分都是機器採收的,被稱為機剪茶。 常見的機器採摘,通常兩個人各站一邊,同時手握着有刀鋒的切割機器操作,機器後面系着一個大袋子。採收的時候,機器在茶樹頂端把茶樹頂上部分連枝帶葉地全部嚕割下來;機器運作時帶風,風把割下來的茶菁直接吹進袋子裏去 。

優點

1/ 手工採摘茶葉都是精心挑选的,例如:採1芽1葉或1芽2葉等的茶菁,採茶勞工都能精準的按要求把茶葉採下來,少出現老葉和雜質,而且葉子是完整無損的。 2/制作出來的茶葉,茶湯色明亮透澈,不混濁無雜味,滋味更純正。 3/ 無雜質,衛生標準好。 4/因為葉子完好,制出來的茶葉,葉子大小均勻,觀賞價值更高。

缺點

1/手工採摘潛在了一些實在性的問題,現在多數發展中的國家,國家經濟增長快,很多農民工选擇移居城市工作,酬勞會更豐厚。結果導致茶園難找勞工,因此也要提高很多勞工們的薪金,否則就沒有勞工願意逗留在茶園工作了。最終提高了高昂的成本。 2/因爲手工採摘沒有機器快,所以採收前必須选擇良好的天氣和時間,水多的茶葉制不出好茶。採茶最好的時段:上午11點至下午3點左右,這段時間是一天當中茶葉含水量最少的。 做好優質成品的茶葉,每一個步驟都需用心做到極致。要品質好,最關鍵的地方在於茶園的管理方式和制作工藝手法。手工採茶只是制茶其中的一小部分。

機器採摘茶葉

優點

1/採收速度更快。如果是用大機器採收,每天可以採1公頃。相等於同樣的時間需要60到90 人去採摘。 2/更低的成本。 3/產量大而快。

缺點

1/前面提過了,葉子有破碎,有缺口不完整;老葉,雜質全混在一起了。 2/在制茶工藝的過程中,茶葉會走水不好,由於葉子首先從破碎的地方走水,形成了走水不均而發酵不均勻,制作出來的茶葉,茶湯混濁不明亮,更可能有雜味,苦澀味。 3/因茶葉有雜質,如:茶葉蟲子。。。。。。衛生標準有質疑。 4/成品的茶葉外觀,葉子不均勻。